❆初訪說明

小說心得評價

▲個人評價說明
 10:精彩逼人,瑕不掩瑜。
  9: 豐富完整,有些缺陷。
  8: 出書水準,或可推薦。
  7: 想法出奇,見仁見智。
  6: 尚且可觀,中規中矩。
  5: 平鋪直敘,淡漠無感。
  4 ↧ 一言難盡,不予評論。
   早期帖麻煩自行轉換
「推薦書單」資料夾收入以下幾種條件的書目:

1. 個人評價四星/8分起跳
2. 看到書名就想起內容
3. 主觀喜歡/欣賞
4. 耐看,能重複看


註:標題以『讀』標記者為推薦
▼原創統整類目
 ◆ 統整推薦:大陸原創小說
       推薦清單

 ◆ 綜合感言:
 ◆ 推薦書單:原創推薦
 ◆ 個帖清單:原創心得
 ◆ 撈書資訊:原創部落格
       分享、介紹

❆文章類別

❆管理後台

❆尋找舊帖

新帖┇熱帖

新訊┇留言

「電影」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觀後感,有劇透)

  24號和一掛大學同學去看了。

  儘管我在觀賞之前已經在網路查閱許多資料,但我建議,請保持著身心靈完全空白的狀態去看較好!就算這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但我認為,電影之所以迷人,就是它可以在觀眾不知道的情況下,將紀事類、歷史片等內容拍得動人。所以,不能說因為沒有看相關資料就說電影怎樣怎樣,也不能說因為有看相關資料所以就怎麼樣,這是本末倒置的!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進場就代表已經有預設立場。

  在看這部片之前我已經給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準備,不要帶著現代的價值觀,不要一直想著和平人權(因為電影背景),不要想著恩愛情仇(因為是歷史紀實),拋棄許多許多之後,也就是盡量心無旁鶩的狀態去看。

  事實上,在看完該片以後,我鬱悶很久,心中擠滿許多不舒服的情緒。
  但因為腦海裡面這些東西一直跑啊一直跑搞得我很不好睡,所以爬起來處理,不要把情緒留到早上比較好。


以下有劇透,請謹慎考慮去看。


  開頭就很重口味,直接標明原住民的信仰「出草」。「出草」,這是一個國高中歷史課本裡面都有提到的原住民文化,相當於回教文化裡面「聖戰」的內涵,為了戰爭死亡是驕傲的、是光榮的說法。可是,相反地,由於這是已經存在我們過往的常識,所以我看了會覺得,「出草」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呢!如果說腦袋沒有這一層既知,想必只會覺得莫名其妙。所以,綜觀上卷2.5個小時的戲劇,個人深深覺得說得不夠。以一個沒有建立這層概知的旁觀者的角度,一定會有一種「哦?砍頭了,好像是勇敢的象徵,啊還有咧?」「啊除了砍頭還是砍頭安內,難道要用次數說服我嗎」


  再來,就跳到莫那.魯道的年輕時代,塑造英雄的歷程。
  他是英雄,對同族人而言,毋庸置疑。
  對我們而言大概不太能體會,開頭殺了敵對部落,搶奪獵物為什麼就是英雄?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的激動,情緒高昂。站在文化信仰的角度面上,好的,可以理解,但說白一點,就因為觀眾沒有成見,我沒有和原住民一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我的多年教育以下,我甚至會覺得以這種事情為基礎當成的英雄,好像太薄弱了一點。

  對待同足,從他獵殺獵物(鹿)和在攻擊鐵木一支、射傷同族人等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這應該不算缺陷,就算是英雄也是有優缺點,只是我們在美式教育下,有點被洗腦說英雄就是盡善盡美,是完人。
  平鋪直述地說,他是個領袖,又帶著強烈的精神力影響,但也凶狠,不留情面。


  莫那魯道聰明有耐性,所以在日本人屢屢攻不進霧社,所以在異族人搶走他們的獵場之後,他夾在兩種人群之中,可以忍辱偷生這麼多年而不發作。而後因為祖靈們的聖地、他們的驕傲而最終選擇反抗。
  事實上他默默的一直在做,只是他也尚未決定什麼時候做,但是對他們而言最大的價值就是臉上的黥面,收藏的骷髏頭。就算無法說服我們,卻是用真實事例告訴我說,這些就是,沒錯!原住民可以戰死,光榮的走進祖靈們安息所在,卻不能苟且偷生。從這點看來,他們在死得其所這方面的堅持,想想,從小到大被教育的就是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後不被祖先承認和接受,光是我這種很平凡的人也會覺得難過,那更別說將這件事情佔據人生極大比例的他們。


  這故事裡面有漢人老闆,蕃人警察,和善的日本警察,討厭蕃人的日本警察,親日的原住民,仇恨日本的原住民等等。這些不同立場和背景的人更凸顯出矛盾性。有矛盾就很可能有衝突,於是後面衝突不斷爆發最後升級。
  閱覽過程我在想,對呀!為什麼日本佔據台灣時期之前,沒有搶奪獵場這種事情?也可能是清人只處在平地搶了平埔族的(冷)
  就因為這些人的穿插,所以才會更客觀的知道,這些人因為當下的時空背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歷程而決定出要做什麼,故而這些決定沒有對錯。他們會面臨絕望,於是不得不抉擇,抉擇的結果只是符合旁人預設與否而被定為是非。

  看完上集,在原住民文化方面,明顯體會到出草對他們的重要性,因為佔據比例很高。還有原住民男女的想法和立場也不同,人物方面,莫那魯道再也不是傳統裡印象中歷史課本那位純粹的英雄,事實上被美化也很正常。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也很清楚當代各界喬楚哪個不是是非很多?



有幾個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莫那魯道對花岡一郎說:「你死後要進日本人的神社?還是我們賽德克祖靈的家?」
對應劇中其中一幕,一名賽德克族人奔回部落經過的一個地方居然是日本鳥居,這就是神社的象徵。
其實這句話很傷,在清朝可能直接被罵叛國賊辱罵圍毆至死,我突然覺得莫那魯道這方面還滿仁慈的XD

2.初子=歐嬪:「爸爸,為什麼要出草?」
關於這句,不是說這句很有深意,我印象深刻純粹是因為這句話感情成份很大,在這部柔性感情非常匱乏的片子裡,便反襯出來。

3.賽德克小孩子攻陷老師的家殺害了婦女老幼。
其實我不會不能接受,因為是小孩子,所以更直觀的表達出他們明確的價值觀。
「你們好可憐哦!」他們的祖靈之地多麼神聖多麼偉大,大家相處的十分快樂,想到這裡於是決定下手。
但是,問題來了,人家是日本人不是賽德克人,他們日本人想去神社安息啊,就像把你們賽德克人帶去神社,能接受嗎=3=
不能嘛!所以是一樣的道理。

4.莫那魯道老爸顯靈的時候。
這段堅定了他的意志,就像是催動的推手。我印象很深刻,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總結來說,以表達力而言,此篇很強,給予滿分。我指的表達力是指魏導想要表現出來的畫面,這部片是他導的,自然挾帶他自己強烈的個人思想。以人物而言,選角選得很不錯,不論是老幼莫那魯道抑或是那些配角。

  可是!我個人認為,好的!這個想法我接受到了,兩種不同信仰的人撞在一起,於是產生了火花,接續後面一連串的故事。在前面日本國旗於部落中飄揚和結尾運動會中國旗掉落,隱喻不言而喻。

  我想說,其實現代人沒有這麼不會想,就算被美國英雄式主義洗腦多年,也知道人無完人,不會像早期「A就是對的B就是錯的」想法。以前人類建立了是非觀,現在已經進化成RGB255色彩了好嗎?什麼意思?就是各種P→Q串聯成一個網狀,不管是隨便一個節點都會造成不只一條以上的連線。

  我知道魏導很用心很努力傳達,可是我說白一點,21世紀,我們瞭解歷史這麼多年,也許不去深究,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底。你用不同的說法演繹,我個人認為是殊途同歸。我覺得現在很渴求很匱乏的就是,「有用的價值」,就是我在觀看得過程中得到了我從未想過的問題,或是「啊!是啊,這麼想也很有意思很有用」等的想法。或者是說,從來不知道的東西。

  〈阿繁達〉驚豔全世界,因為新興手法,因為質感內涵。〈決戰時刻〉舊電影,我看了N遍還在看,為什麼?這片的歷史背景比本片還要久遠不少吧?可是裡面的團隊性驚人,感動了我。裡面的人文素養和許多理念讓人動容。他們的戰爭是摻雜出許多迎合現代人的東西,事實上戰爭應該是沒有這麼多什麼俠義情節,但我的意思是,在追求真實的同時,請考量我們就是一夥可說是不相干的平凡現代人。所以我看著賽德克再怎麼逼真寫實都還是覺得隔著很大一層紗縵,畢竟都隔這麼多年了。

  〈賽德克〉人物思想細緻、畫面震撼人心,但因為太講究真實的人性,也沒什麼偽裝和造勢,才會讓我覺得沒什麼吧!以前的英雄因為被塑造太誇張,所以我們有自然崇拜心理,如孫、蔣。但是如果拋去這些外衣,像莫那魯道,因為更貼切的體會他也是個普通人,所以才沒什麼特別的感覺跟共鳴吧!

  於是,這部片的評價在網路上十分兩極化的原因我懂了,因為也是切入的觀點不同啊。今天單純的想說去看歷史片,OK的,很好看。看畫面,OK的,很好看。花錢看電影想收穫吸收,就跟讀書學習一樣的人,唔嗯,百感交集。

  我就是看完五味雜陳的那個(=_=)/ 身心很疲憊




  對了,跳到純論畫面/配樂這回事來。
  動畫真的做得很虛,就好像一下在看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又突然跳到山林實景去。
  配樂,不會不好聽,但是卻犯了很嚴重的一個毛病!平常生活你有見人邊說話、背景又放音樂加上人物又在動作的咩?
  就好像A跟B兩人在對話,可是A一直在放音樂,聲音對我們人腦是毒要一直解析,大家知道吧?試想,單純的聽對話在理解之外還要摻入配樂,多吵啊?腦袋都忙不過來了。如果我是B,我會很想往A的頭上巴下去,要他好好說話,要嘛好好聽音樂,要嘛就只要動不要吵。
  配樂算後製嗎?因不是專業人士我不清楚,如果是的話,我只能說後製這塊沒做好。配樂可以放,但是要有深淺。人的音量都有高低起伏了嘛!不是說拿到一首很好聽很好聽得配樂就丟進去從頭放到尾都不分散點穿插的嘛!(壹週刊黎XX上身)


  好的,肚子一團烏煙瘴氣都丟光光啦!安安穩穩睡覺去*(^___^)*


  以上純屬個人觀感,某汀下台一鞠躬。


0 Comments:

張貼留言